省水利廳 省發展改革委
關于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的通知
(蘇水規〔2023〕1號)
各設區市水利(務)局、發展改革委:
為深入貫徹《江蘇省社會信用管理條例》,認真落實《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服務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實施意見〉的通知》(蘇辦發〔2022〕44號)和《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取用水監管工作的通知》(辦資管函〔2022〕887號),建立健全我省水資源領域信用監管體系,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F就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體系建設
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都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講話指示批示要求,切實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工作成效日益顯現。但仍存在取用水行為不規范的情況,需要借助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規范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全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部門,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工作,加快建立科學高效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體系,規范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水平。
二、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重點
針對我省現階段水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工作實際,按照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依法依規的指導思想,組織推進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取水單位或者個人存在違反《水法》《計量法》《統計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地下水管理條例》《江蘇省節約用水條例》等規定取水,并受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或者納入裁判文書等行為,應當納入水資源信用監督范圍,依法依規進行失信行為認定和懲戒。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未依法依規取水的行為
1.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未經批準擅自取水,未取得取水申請批準文件擅自建設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的;
2.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年度取水量超過取水許可總量、未依照批準的取水許可條件取用水、取水許可證逾期未辦理延續手續取水的;
3.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及其委托的從事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單位,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中弄虛作假的;
4.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在依法停止取水后,未按規定封填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疏干排水項目未按規定辦理取水許可申請和報備的;
5.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不按照規定報送年度取水情況的;
6.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拒絕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的。
(二)未足額繳納水資源費的行為
1.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拒不繳納、拖延繳納或者拖欠水資源費的;
2.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拒不執行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收費的。
(三)未依法安裝取水計量的行為
1.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未安裝取水計量設施的;
2.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未按要求安裝取水計量設施的;
3.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的用水計量設施不符合水資源遠程監控要求或者未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聯網運行的;
4.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未定期對取水計量設施進行檢定校準的;
5.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擅自拆除、更換取水計量設施的。
(四)未嚴格執行計劃取水的行為
1.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未按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用水計劃用水的;
2.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超定額用水的。
(五)未合理填報用水統計數據的行為
1.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拒不填報、偽造用水統計直報數據的;
2. 取用水單位或個人用水統計直報數據與計量監測數據差異較大的。
(六)未依法開展水平衡測試或接受用水審計的行為
1. 重點計劃用水戶未按規定周期開展水平衡測試或用水審計的;
2. 其他計劃用水戶未按規定周期開展水平衡測試的;
3. 年超計劃用水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計劃用水戶,未開展水平衡測試或用水審計的;
4. 用水審計或水平衡測試問題未按要求整改的。
三、建立健全水資源信用監管工作機制
(一)日常依法監管履職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水法》《長江保護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地下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履行水資源開發利用行為信用監管職責,全面實行“誰監管、誰舉證、誰負責”的原則,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制度、標準的制定和失信信息的記錄、舉證和上傳管理,以及依法共享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發展改革部門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開展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服務及相關管理工作,與相關部門業務系統按需共享信用信息并在信用監管過程中加以應用。
(二)依法依規認定失信機制。要根據本通知明確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信用監管重點,以生效的制裁文書、仲裁文件以及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裁決等依法依規組織開展失信行為的認定。對發現疑似違法違規的取用水行為,要合理分析研判,明確其違法違規行為和依據,做到依法依規行政。在推進問題整改的同時,要研究建立取用水監管長效機制,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進取水口規范化管理,研究推進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切實提升取用水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建立符合江蘇實際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快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增強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取水意識。對于守信的取用水單位和個人,優先推薦評選節水型企業、節水標桿等,并給予水資源費等相關優惠政策。對于失信的取用水單位和個人,將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監管力度和檢查頻次,重點檢查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改落實情況,采取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懲戒性措施。同時,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作為失信懲戒機制的必要補充,促進公平公正監管。
(四)“互聯網+監管”信息應用機制。充分利用省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系統等“互聯網+監管”平臺數據,強化數據采集、關聯集成和數據分析研判,建立源頭發現、過程問題識別、違法違規取水調查處置工作機制,運用大數據手段強化取用水日常監管,動態跟蹤并及時預警取用水戶超許可、超計劃取水等情況,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四、切實加強工作組織與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監管責任,細化監管措施,切實強化人力、資金和技術裝備保障。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取用水日常監管,培育引導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參與信用監管工作,強化水資源信用監督主體責任,組織有條件的地市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試點。
(二)強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水資源信用制度體系建設,完善水資源信息應用管理、失信行為認定、信用評價、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優化信用評價方法和程序,加強取水許可審批、事中事后監管與水行政執法的銜接,提升審批監管執法協同能力。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積極發揮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作用,推進相關數據連通、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技術協作,切實提升水行政執法效能,規范取用水及管理秩序。
(三)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媒體及時宣傳總結各地水資源信用和監管的經驗做法,加大社會監督舉報力度,曝光取用水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切實增強全社會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法治意識和行動自覺。
本文件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6月1日。
江蘇省水利廳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
2023年4月24日